云南大学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郭台辉应邀为伟德bevictor中文版师生作题为《“传播”的四个方法论问题》的专题讲座

2025年09月17日  浏览次数:

911日下午,云南大学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郭台辉应邀在伟德bevictor中文版呈贡校区作题为《“传播”的四个方法论问题》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伟德bevictor中文版副经理杜忠锋教授主持,200余名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场聆听。

在论述“传播”的学术语境时,郭台辉教授以“名词思维”与“动词思维”的差异为切入点,提出以“动词视角”审视传播、以实践框架理解中国现代化的分析路径。他指出,中国现代化进程由一系列“动词性实践”推动,而“传播”正是其中的关键动词:它不仅承载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,也为理解社会动员、国家建构与文化转型提供重要线索。

在此基础上,郭台辉教授系统梳理出“传播”的四个方法论问题:“性质之问”:主张内容分析应穿透文本表层,关注背后的知识结构与话语—权力关系;“立场之问”:倡导从国家、市场、社会与全球四个维度进行辨析,警惕传播实践中潜在的立场与利益关联;“方法之问”:强调传播渠道与技术选择本身具有政治与文化意涵,应置于情境化框架中考察;“目的之问”:提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效果评估,避免仅以短期、显性指标判定传播成效。

围绕上述“四问”,他进一步构建了“四问联动”的动态分析模型,阐明“性质—立场—方法—目的”之间的循环互动关系,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可操作的理论工具与分析路径。

在互动环节,针对研究生提出的“如何在学术论文中运用‘传播四问’”与主持人提出的“如何增强跨学科研究经验”等问题,郭台辉教授建议:一是明确研究重心、突出问题导向;二是注重研究效果与证据支持;三是立足本专业实现跨界创新;四是重视基础教材与原著研读;五是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;六是通过长期积累夯实研究能力。

本次讲座以“动词化”的传播观与“四问联动”的方法论框架,为伟德bevictor中文版师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分析工具。与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,将在后续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中持续探索与应用。

文字:周瑶霞

图片:刀兴旺 张渝聆

排版:高奎

一审:覃榕

二审:杜忠锋

三审:赵枝琳

上一条:校地共建 互融共生 | 云岭社区第三届“云聚青春 创意之岭”校地共建青创文化节开幕 下一条:转载•通知 | “大地流彩——我眼里的中国乡村”第二届全国乡村文化振兴题材短视频作品征集评选结果公示

关闭